每个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和视野,这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产业换代,新兴产业兴起,产业结构升级,围绕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互联网与大数据、电子与计算机、新金融、健康产业、绿色环保、新能源、新农业、新材料、先进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汽车与交通、军事等领域的研发将会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新经济、新商业涌现。
世界局势和格局在发生变化,新的政治、贸易及金融平台正在形成,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资本浪潮必然发生,社会也正在重建,经济与商业正逐步趋向诚信与规范。
这是一种格局观,对社会未来的趋势、发展有宏观的视野,而后才能回答实体经济的困难是景气周期问题还是结构换代问题?才能明白在这样的大势下,如何维系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何跟上时代步伐?而后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未来?
最后用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的宁高宁给他们中高层干部出的一道题来作为结尾:
一个组织之所以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不够,是因为它的成员在思维方式上僵化了。僵化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对现状的认可和满足,失去了探索的勇气,眼光不够远,眼界不够宽,对环境的变化觉察不到,更不能积极应对。
主动开阔的思维方式,要求有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知(时间),要求有对自身、局部和宏观世界的认知(空间),同时也要求有对组织本身有形、无形状态的认知(精神和物质)。只有在这三点上不断地、积极地反思自身,这个组织才能保持警觉和热情来不断地创新、进步。
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造就这些成绩的思维方式上,用唯物辩证法来面对时间、空间、精神和物质的变化是思想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中粮走到了今天,可谓风风雨雨。你能用辩证的时空观和精神物质观来简要分析一下中粮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么?
如果把上述的中粮换成您所在的公司,您觉得您会如何回答上述问题?
宁高宁认为:
“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组织,思维方式的深度和宽广会形成它长久的动力,我们今天的虚无和论道可能不会立即反映在当期的损益表上,但它一定会提升我们整体的对大势的把握能力,组织的持久自我完善能力,提升组织不同层面的持续的创造力。
今天我们用了很多方法来评价选拔经理人,可有一样素质很难测评,这就是经理人的潜力。一个经理人一旦到了更重要的位子上,面对新的环境,他的潜力有多大,能有多少创造和发挥,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养的深厚。当然修养有很多方面,但在思维方法上的系统性,能把握大环境,有方法论,有学习,有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修养是经理人发展潜力的基本条件。
如果一家企业现在的成绩不是来自于历史的继承、行业机遇或者短期的热情,而是来自于企业中团队的深厚的方法和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经营智慧和管理方法,特别是不断完善的组织和业务的创造力,那么这个企业就是真正的好企业。”
以上共勉。